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 >> 本科招生 >> 正文
南强好专业 —— 城乡规划: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30日 21:32 点击数:

城乡规划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随着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各城市、城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与城市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协调,甚至是区域性的多个城乡联动规划。城乡规划专业就是一个需要经济、地理、交通、社会、历史、文化等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综合类专业,致力于促进城乡间资源共享、配置优化,推动实现城乡一体、可持续发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城乡规划专业。

01 城乡规划是个什么样的专业?

城乡规划专业对应于英文的“urban planning”,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专业。早期城市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周朝,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城市规划也是中华文明的代表。现代城乡规划学科则是以国土空间、城乡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城市物质空间规划为学科核心,结合城乡发展政策、城乡规划理论、城乡建设管理等社会性问题所形成的综合性学科。

城乡规划学于2011年升级为一级学科,这体现了国家对城乡规划的高度重视。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将社会经济、生态资源、生命安全、历史文化等与城市和乡村建设统筹考虑,作为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将城乡规划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这对于解决制约学科发展的困境,推进当代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2 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的是什么,本科阶段主要学习哪些课程?

城乡规划是以城乡环境为研究对象,结合城乡发展政策、城乡规划理论、城乡建设管理等社会性问题所形成的综合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包括:对城乡规划区域发展、社会经济宏观层面的研究;对城乡规划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问题的研究;对城乡规划的管理、法规、政策体系等层面的研究。

城乡规划是关于城市和乡村规划的普遍性和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理解城市发展和规划过程的知识形态。城乡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与实践性,决定了城乡规划专业知识的多层次、多方面。城乡规划本科阶段学习的知识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城乡空间发展相关知识,包括城乡规划原理、城市地理、城市社会学、城市交通、城乡历史文化与保护等;二是城乡规划基础知识,包括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三是城乡规划方法类课程,主要以数理统计、信息技术等相关工具的学习和掌握为主。

03 厦门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有何培养特色和优势?

厦门大学城市规划系坚持探求自我办学特色,构建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的城乡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充分满足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坚持“前沿性、导向性、地域性”方针,围绕国土空间规划新形势,充分利用本校人文社科学科优势,强调以城乡规划设计的主干课程为核心,结合“双一流”学科建设,以闽台地域文化和海岸带资源为切入点,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深入发展研究导向的教学培养框架。该体系将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兼具实践技术与理论水平、充分满足用人单位的能力需求,从而保障较高的专业教育质量。

城市规划系是从国家海西发展战略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厦门大学在海洋、环境、经济、社会、人文等学科优势,于2007年正式创办,首任系主任为国内著名的城乡规划学者马武定教授。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城乡规划专业于2017年首次通过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本科教育评估,2021年通过复评,现为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

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紧密联系区域发展的切实需要,依托厦门大学综合优势教育与科研资源,高度强调学科交叉下的团队建设与创新协同,结合厦门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广泛拓展国内与国际合作,以培养既具有坚实的工程专业基础,又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社会主义建设高级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城乡规划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并具有参加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和市政工程,环境生态规划,社区规划、村庄规划等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胜任城乡规划教学研究、城乡规划设计、城乡规划管理、决策咨询、土地开发等专业工作。

培养特色:

(1)构建“平台式”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形成了“三大平台、五大模块”的教学体系框架,分阶段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第一培养阶段为基础平台(1-2年级):强调建筑通识教育和规划入门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专业素养;第二培养阶段为专业平台(3-4年级):以专业技能与启发型教学为导向,培养学生规划思维及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技术和方法的学习应用;引导学生观察城乡规划进展、发现城乡规划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规划设计方案,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城乡规划思维及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第三培养阶段为提高平台(5年级):以毕业设计为核心,结合规划专题与实践,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城乡问题的能力。

(2)发展“交叉式”专业特色培养方法。响应学校各学科间课程共享共建共融发展的号召。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培养计划体现了学科融合与交叉的特点。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以城乡规划学为核心,同时也充分涉及建筑学、工程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海洋学、环境学、法学、计算机应用等多个学科,大部分课程已经实现跨院系共享。加强培养计划中实践类型课程多样化交叉设置,除了传统教学中的课程实践外,还增加了厦大规划沙龙、规划发展论坛等课程,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主讲,让学生能够及时充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同时依托厦门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峡两岸城市规划研究所、厦门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及其他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实践平台,调整增加专题类实践课程,如社区规划专项、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专题、国土空间数字技术实践等,强化了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的特长。

04 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有哪些?

我国城乡规划学学科所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普遍较好,在全国各地受到了地方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规划发挥“龙头作用”的观点得到普遍认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问题的日益重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和开发的需要,使得社会对城乡规划人才日益关注,社会对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需要也呈日益增长态势,对于高端顶尖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从城市规划专业就业情况来看,每年毕业的博士、硕士和本科全日制学生的就业率位居学校前列,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国家或地区的规划设计单位、政府部门、高等院校、房地产开发企业、城建系统的企业、城市建设咨询和研究机构、国外设计和咨询企业等。根据五年数据跟踪,平均每年招聘岗位和毕业生比达到了5∶1左右,呈现出长期高需求比。根据目前国内建设行业的趋势,城乡规划专业的社会需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旺盛势头

从我校城乡规划专业近五年的本科毕业生情况来看,三分之一选择国内深造,三分之一国外深造,三分之一直接就业。无论是国内外深造,还是选择就业,均有较好的表现。国内外深造以知名院校为主,直接就业一般为知名设计院、公务员等,体现了厦大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优异。

05 学好城乡规划专业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条件?报考时应注意什么?

城乡规划专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复杂性等特征,这就对学生提出了一些要求。

注重综合知识体系的培养。城乡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本专业的学生掌握综合的知识体系,除了学习城乡规划的知识外,平时还需要多学习相关的知识,包括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管理学、海洋学、环境学、法学等。

注重实践。实践是最好的教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锻炼和提升规划设计能力最好的方式。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参与培养计划安排的实践环节之外,还要多利用假期时间,多走多看多想,行万里路。

考生提醒:城乡规划专业入学为建筑大类招生(含建筑学专业或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学制为五年,毕业后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教师寄语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投身城乡建设,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人民的城市人民建、人民的城市为人民”,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