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本科教学 >> 正文
实地调研与设计思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改革进行时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2日 17:58 点击数:

课程改革,激发学习兴趣

2024年秋季学期起,为提升建筑类本科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科内涵,拓展学生视野,积极探索未来职业的可能性,《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组全面调整课程结构,积极引入行业资源,策划了“建筑+”论坛,为同学们搭建与行业专家对话的平台。

自2024年10月以来,福建省勘察设计大师、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总建筑师吕韶东,厦大校友、所在(厦门)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创始合伙人石磊,中国民居建筑大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王军,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良文等嘉宾先后做客“建筑+”论坛,从专业实践、历史文化、设计思维等多维度带来精彩分享,助力同学们拓展学术与实践视野。

走出课堂,调研赋能设计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专业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学习,更需要在真实场景中用心体验与思考。《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组在课程安排中,强调“以调研促思考,以感知助设计”,通过设置课程训练任务,鼓励同学们深入城市街区,在观察、访谈与空间分析中,建立对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直观认知。

2月18日~3月4日期间,2024级本科生根据“图底·街区”训练任务要求,以沙坡尾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尺度感知、认知地图绘制、图底关系分析等方法,结合居民与游客的反馈,探讨了空间活力、历史文脉、全龄友好、可持续发展及社区管理相关主题。同学们积极参与,呈现出了丰富、多元的调研成果。

       3月4日,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陈悠帆校友走进“建筑+”论坛,围绕厦门本地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为同学们带来关于历史建筑价值与保护策略的深入探讨,进一步提升了同学们对于文化遗产与城市更新的理解。

       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深入,3月7日起,同学们将在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开启“场地·路径”设计训练,尝试通过场地设计提升空间体验,为沙坡尾特定人群打造休憩与交往的场所。为加深同学们对于建筑与场地关系的理解,3月11日,《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组再次组织了场地调研。师生共同前往集美鳌园,实地考察纪念性空间的规划逻辑,感受嘉庚精神在空间营造中的体现,拓宽设计思考的维度。

持续创新,迎接更多可能

在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组在传统集体授课、分组指导模式的基础上,尝试引导本科一年级同学们遵循“调研-思辨-设计-交流”的综合学习路径,主动探索、独立思考,从调研中发现问题,并尝试以设计的手段加以解决。

未来,《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组将在持续开展“建筑+”论坛的基础上,尝试引入朋辈AI课堂、校企联合工作坊、以赛促学等多种教学创新手段,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入交流,让建筑教育更加贴近现实、面向未来,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可能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