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思政 >> 主题教育 >> 正文
探寻建筑之魂,追寻红色印记 | 江南小延安的烽火记忆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5日 23:08 点击数:

全国篇——浙北地区·新四军苏浙军区革命旧址群

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群

新四军苏浙军区革命旧址群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槐坎乡和白岘乡境内,是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处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旧址群。是抗战后期(1943年秋-1945年10月)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及新四军苏浙军区党、政、军指挥机关和后勤保障机构所在地。

旧址群概览

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以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为中心,星状分布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长兴县槐坎乡绵延山区之中。这里东临太湖,西枕天目,重峦叠嶂,地势险要,自古有“江浙门户”之称,为兵家必争之地。

新四军先后在长兴建立苏浙公学、银行兑换所、兵工厂、修枪所、被服厂、鞋子厂、后方医院、报社,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于一体,被誉为“江南小延安”

旧址群鸟瞰图(长兴文化局)

旧址群大多数为清末至民国初期的民宅,含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粟裕宿舍和办公室、新四军后方医院、疗养所、修枪所、兵工厂、苏南报社等14处革命旧址,建筑面积共计8849.13平方米

纪念馆

司令部

办公室

公学旧址

建筑群体现了清代徽派建筑的典型特征,白墙乌瓦的古朴院落镌嵌在青山绿水之中,马头墙层叠错落,门楼砖雕精细繁复,檐角飞翘如雁展翅,展现了晚清徽派建筑的典雅风韵。建筑外墙采用“一顺一丁”砌法,青灰勾缝整齐如织,历经百余年风雨仍显严整,墙面粉刷的石灰层已斑驳脱落,显露出内部夯土墙的木骨结构,无声诉说着时光的沉淀。这不仅是抗战时期的重要军事指挥中心,也是军民团结、共同抗敌的历史见证。

新四军苏浙军区供给部旧址(湖州市监委)

纪念馆、政治部、司令部旧址入口(作者自摄)

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系清代光绪年间徽派民宅砖木结构楼房,旧址整体坐南朝北,采用三进两院式传统布局,大小房间51间,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共3260平方米,保留大小房间5间。

粟裕、刘先胜曾在这里居住和办公,当年该宅的第二进楼下为秘书处、参谋处、作战科。粟裕司令员和夫人楚青、儿子粟戎生则在第三进楼上居住。这里也是抗战时期,粟裕居住时间较长的场所。旧址现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

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作者自摄)

建筑群的空间布局遵循了江南民居的典型布局,主体建筑由前厅、中堂、后楼及西侧厢房组成。整幢房屋有三条与侧屋贯通的备弄,与正屋前后三进相互连接,布局紧凑,高低有序,错落适宜,体现清末农家大户宅第徽派建筑古朴、庄重的艺术风格,西侧厢房通过廊道与主建筑相连,形成严密的合院体系,这种布局既保留了徽派建筑的私密性,又适应了战时指挥机构的安防需求。

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室内照片(作者自摄)

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于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是江南抗战时期保存最完整、内涵丰富且规模最大的革命旧址群,见证了苏浙军民在粟裕将军领导下抗击日伪、建立苏浙解放区的光辉历程,生动诠释了“军民团结,无往不胜”的真谛。

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

红色故事

抗战后期,党中央指示向东南发展,粟裕率新四军第1师主力南渡长江,向苏浙敌后发展。1945年1月,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粟裕任司令员。国民党顽固派调集重兵企图聚歼我军,苏浙军区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作战。1945年2月至6月,粟裕将军在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群指挥了著名的天目山反顽战役。此次战役是新四军为巩固和扩大苏浙皖抗日根据地、打通与浙东联系而进行的三次反顽自卫作战。粟裕将军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如调虎离山、诱敌深入等,以少胜多,三战三捷,共歼灭国民党顽军1.3万余人,巩固了苏浙皖抗日根据地,提高了新四军大兵团运动作战能力。

粟裕同志(浙江省人民政府)

三次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聚歼新四军主力、驱逐我军出江南的阴谋,巩固了苏浙皖抗日根据地。粟裕创造性地运用 “示弱骄敌、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的运动战理论,为解放战争中大规模兵团作战积累了宝贵经验。如今,战役旧址群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接待游客近 20 万人次,通过红色研学、文物保护等方式,持续传承着 “军民团结、无往不胜” 的革命精神。

军民鱼水情

新四军在苏浙军区旧址群中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之一就是新四军的纪律严明和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新四军被赞誉为“最讲纪律的部队”,他们从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就连生活用品也都是就地取材自制而成。

新四军与百姓共同生产的场景(长兴县人民政府)

在长兴山区,由于多产竹,百姓与战士们共同生产,支援前线作战。这种深厚的军民鱼水情,不仅体现了新四军的人民军队本质,也是新四军能够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这些故事至今仍然在当地百姓中传颂,成为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群中不可或缺的红色记忆。

民众支援前线(浙江省人民政府)

结语

在华东的沃土上

江南的“小延安”

静静诉说着不屈的抗战史诗

它们是历史的守望者

一砖一瓦间

我们仿佛能听到那段

激荡人心的岁月回响

文字 排版/蔡怡婷、杨程凯

参考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长兴县人民政府、长兴县档案馆、长兴县文化馆

审核/陈韬澜 曾雅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