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篇——闽西·龙岩
思想建党的起点,政治建军的丰碑
古田会议会址建于1848年,是一座单层歇山四合院式的宗祠建筑。古田会议召开于1929年12月,标志着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确立,解决了如何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了解古田会议会址
古田会议会址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采眉岭笔架山下,原为“廖氏宗祠”,又称“万源祠”。这座建筑地处闽、赣、粤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会址背靠青山,面向农田,山区的隐蔽性为红军在会议期间提供了较好的安全保障,有利于避免敌人的侦察和攻击,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
(古田会议会址鸟瞰)
走进古田会议会址
古田会议会址是一座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四合院式建筑,单层歇山顶砖木结构,具有对称和谐、内向封闭的特点。建筑面积为826平方米,面阔三间,沿中轴线依次为前院、前厅、天井、后厅,形成前后两进的布局,具有纵深感和层次感。

(古田会议会址正面照片)

(古田会议会址局部照片)
建筑主体采用传统的穿斗式木构架,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坚固耐用,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建筑地面采用传统的地面处理方式,铺设三合土,具有较好的防潮和耐磨性能,即使在人数众多,脚步杂乱的情况下,依旧能保持地面的平整。


(古田会议会址局部照片)
古田会议会址青砖白墙黑瓦红柱,飞檐翘角,装饰有花鸟龙凤的点缀和诗书贤孝礼仪故事的彩绘。入口正大门是两块厚实的木板,刻有“礼耕”“义种”四个隶书大字,寓意以农为本,以礼耕作,以义种植。左右厢房上有“福禄寿喜”四个字,特别是“福”字设计独特,寓意“福在古田,古田有福”,这是客家先民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融入到建筑符号里的生动写照。
后厅是古田会议的会场,主席台位于左侧,会场正中悬挂着“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横幅会标及中国共产党党旗,下方左右分别张贴着马克思、列宁画像,会场内四根大红柱上仍然保留着当时的宣传标语“中国共产党万岁”“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反对机会主义”“反对冒险主义”,整个会场简朴、庄重。左右厢房分别作为毛泽东、陈毅和朱德在会议期间的办公室。
穿行在古田会议会址的大厅、天井、回廊及走道之间,仿佛时光倒流,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斑驳的砖瓦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脚下的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脉搏上。走出会址,站在门口的田埂上,近处的水田波光粼粼,映照着蓝天白云,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片红色的土地······

(古田会议会址旧照)

(古田会议会址内部陈列厅)
再忆古田会议
1 会议背景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与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11月,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书记。随后,红四军在朱德、毛泽东、陈毅等领导下,打破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攻,并于1929年1月起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础。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内加入了大量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同志,加上环境险恶,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整训。因此,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滋长严重。作为红四军党的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曾力图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倾向,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没有能够为红四军领导层的大多数同志所接受。

(古田会议会址旧照)
2 九月来信
1929年8月下旬,陈毅抵达上海,向党中央如实汇报了红四军的工作。29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听取了陈毅关于红四军全部情况的详细汇报,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陈毅三人组成专门委员会,深入研究讨论红四军的问题。经过一个月的讨论,形成了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来信。
九月来信肯定了红四军建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要求红四军前委和全体干部战士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明确指出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

(古田会议油画)
3 古田会议
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上,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中央“九月来信”。经过与会代表们热烈讨论,大会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委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陈毅、罗荣桓、林彪、伍中豪、谭震林等11人为中共红四军前委委员,毛泽东当选为书记。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反对以任何借口削弱党对红军的领导,必须使党成为军队中的坚强领导和团结核心。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其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田会议会址毛主席雕像)
4 后记
古田会议召开后不久,毛泽东在古田镇赖坊村的协成店写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这样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回答了一些人提出的“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提出了中国革命和武装道路的基本思想,这标志着关于建立农村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结语
[走出会址,“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大字,熠熠生辉。正是从这里出发,党的人民军队一路西进、北上、东征、南下,将红旗插遍全中国,打出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好古田会议精神,将其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航船前进的不竭动力。
资料来源 /福建省党史方志、
龙岩市市党史方志室
图片来源 /中共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作者自摄
文 /戴宇辰 王文馨
图、排版 /戴宇辰
审核 /陈韬澜